您好!欢迎来到南昌民德学校
报名热线:0791-85237722 0791-85237755 0791-85239922 0791-85235522

联系我们

报名热线:
0791-85237722

0791-85237755

0791-85239922

0791-85235522
Q   Q:
2919267030
邮  箱:
2919267030@qq.com
地  址: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莲路176号
语文组

民德学校:赏名家《背影》,创我作《背影》,我的文章你来评!(二)

作者:彭晓萍 来源:初二年级 更新时间:2018-11-05 浏览量:6597 

前  言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有一篇创作于朱自清之手的经典散文《背影》,本文无论从字里行间透露的情感,还是朴实无华的语言,亦或文章的构思方法,都值得让中学生们好好揣摩,认真学习。爱活用的民德初二(1)、(6)班学生在学完《背影》之后,欣欣然也翻出一份份创作的欲望,表示也要写一篇《背影》以与名家量差距,一天的构思,五十分钟的创作,倒也形成了一篇篇尚可入眼的文墨。

今天,小篇将之放于本地,借各位之才思,恭请大家对以下十八篇文章作些点评,也助孩子们更上一层楼!

李白的背影

刘美剑

由盛唐时期到二十一世纪,李白自己告别了人们数千年,而他的诗集,他的背影却被记载了数千年。

从历史远处走来的李白,无疑为盛唐画卷画龙点睛,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闲暇的游山玩水,轻舟小棹,卓景浑洒,好不惬意!这游山玩水的同时,又有倒影留在壁上,却又如“黄鹤”一般随时间飞去。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眼前的白马褂在宣城的敬亭山上孤独地坐着,饱受了人间沧桑疾苦。即使在这太平盛世,也显得不是那么安详,敬亭山上留下了对人生的感慨的孤寂背影!

或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被贬官入县的路上,李白一路有说有笑,说的是朝廷勾心斗角,笑的是美景相随,脱离了繁重的公务,怎叫人不心情愉悦!此时的李太白留下的是不畏困苦,积极向上的背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与孟浩然辞别时的依依不舍。看着知己随江远去,留下的只有惜别之情,江边码头还留着青莲居士不舍的背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晴月思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更是写出了李白的思乡之情。透过明月蒙胧的轻纱,我仿佛看见李白正托着下巴,凭着栏杆,望向远方,努力眺望着家乡的方向。明月,留下了李白的思乡背影。


盛唐时的诗人,自然也少不了对国家的热度。诗中的豪迈、洒脱之情洒落在他的诸多名句佳作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李白在三峡源头——白帝城游玩时写下的诗句,诗句写三峡水如猛兽扑敌,飞速奔跑如马,更加让后人感受到了豪迈之情。

前世安详、和平,在被贬去夜郎的路上,这位素士走到白帝城旁,停车在路边。好像是担心破坏这一祥和的美景,显然白帝城没有惊讶,而是坦然地接待了这位满腹经纶的文豪,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李白走到崖边的凉亭,挽起长袖,从容坐下。

望着眼前的景色,心中波澜起伏。他多么希望能邀来挚友——汪伦、孟浩然来一同欣赏。但此时唯有自己才能独赏。于是写下这首豪迈的诗篇,同朋友分享,同后人分享,留下豪迈、潇洒的背影。

李白饱受沧桑,却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朋友的惜别,以及脱俗的豪迈、潇洒,这些如同背影一般彰显了李白的一生。是他带给后人丰富的情感,却又只留下背影带着遗憾而去。在人们眼中悠闲洒脱的他,也有着难以言喻的痛苦。

和平时代心中却不平和,唯有以背影留恋世界,重塑一生。

高大的背影

方龄焙

背影,一个平凡的字眼,不值得人们歌颂,也不值得人们去讨论,更不值得人们去记住它,可是我却希望一生记住我父亲的背影——一个高大的身影。

小时候,我总爱与父亲比高矮,结果是可想而知——父亲比我高出一大截。我总会在这时候抱怨着父亲太高了。就在那时,父亲给我树立了一个高大的背影。

小时候,我不爱干活,在抬水的时候,总会自私地将水桶推给父亲,认为父亲宽厚的肩膀怎么压都不会垮,而父亲也只是肩上扛着水牵着我的手,和我一起边说边笑;小时候,我喜欢和父亲撒娇,懒懒地趴在父亲背上,叫父亲背着自己,这时候,父亲就会背着我到处转……

渐渐地,我长大了,也长高了,这时候也不比父亲矮多少了,可是还是喜欢和父亲在一起,围着父亲撒着娇让父亲背着,当看见父亲头上依稀的白发隐藏在黑发中,好象仍在不停地生长。我不明白,父亲怎么会有白发呢?这时,父亲无心地说了句:“我老了,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背得动呢?”我愣住了,父亲真的老了吗?


在刚读初中时,我慢慢与父亲产生了隔阂,总感觉父亲什么也不懂,不愿与父亲说话,与父亲间似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一说话便会吵架,所以回家时就当做没看见父亲,因此与父亲的隔阂日增不减。

但是,在一次大雨寒风中,我与父亲间的隔阂竟莫名地消失了,在那天,大风。寒雨。大街上的人寥寥无几,谁都不会在此时出门,可是正读书的我却看见父亲给我送来了保暖的大衣和各种食品,而他自己却只穿了件单薄的黑色外套,在雨中奔跑,这一幅画面中的那个高大身影模糊了我的双眼……也就在此刻,那些与父亲之间的隔阂莫名地消失了……

今年暑假,我和父亲去了一次乡下帮亲戚搬家,这一次需要抬水去擦洗家具,我没有再将水桶推给父亲,而是自己抬着东西走在后头,看着父亲的身影,在此刻,我多么希望自己永远也比不过父亲那高大的身影,但这时候我不会再向父亲抱怨他有着比我高的背影了……父亲看着我,只连连说“女儿懂事了”。我笑了笑,是啊,毕竟已经长大了,该懂事啦!抬水到半路,父亲却坚持不让我抬了,自己将水吃力地扛在肩上,我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视线又模糊了……因为父亲的背影不再是从前那样有力、高大。而是步履蹒跚离去的背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象征着母亲的慈爱,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如果说母爱是“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离去时蹒跚的背影,我要用一生记住父亲高大的背影,对他诠释“你的前半生我未能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十一

灯光下的背影

胡以川

此时,已全然不见远近房屋的轮廓,夜色早已把它掩盖在一片迷茫之中,取而代之的是那一团团、一簇簇悠悠闪烁的灯光,仿佛是天女为大地织成了一件五彩缤纷的衣裳,轻轻穿在家乡的大地上。可从我学校到家的那段路上,灯光总是没有那么明亮,它昏昏幽幽的,既带着温暖又带着伤感。

由于我骑自行车的技术没那么娴熟,外公放心不下让我一个人骑车上学,于是,他每天都亲自骑自行车接送我上、下学,就像我幼时那样。

还记得幼年时,外公的身体十分硬朗,就是骑几小时自行车,都不会喘一口气,那时的我,觉得外公的身躯格外的高大。夜晚时分,灯光洒向地面,外公与我的影子越拉越长,我坐在外公身后,外公那健壮的背影,让我感到十分安心。


可,风轻花落定,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长去。无形之中,我忽然发觉,灯光下的影子,也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我的影子正一天天变大,而外公的影子却一天天变小了起来。

我渐渐发现,外公上坡也十分吃力,我总是会说;“外公,停下吧,走段路,挺好!”可外公每每作出轻松的样子说:“没事儿,不打紧,少走一点路,只是一点路。”其实,我又何尝不知道,外公那只是故作轻松罢了。看着外公的背影,全然没有当年的健壮,更多的是时间段打磨、岁月的沧桑。望着外公灯光下那弯曲的背影,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一个星期前的下雨天,我放学稍有些晚了,外公见外头只是一点小雨,便打算依旧骑车接我。可接到我后,天空中的雨忽然飘大了些,没有伞的我连忙脱下校服遮雨,因为我的校服实在太小了,没法遮下我与外公两人。这时,外公像看穿我的心事似的说;“你自己遮自己的,我没事。”看着朦胧烟雨中外公的背影,泪水顿时充满了我的眼眶,我想忍住,可是泪还是滴滴答答地流下来,与雨水浑杂在一起,到后来,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哪些是雨,哪些是泪。

外公的背影既高大而又瘦削,既温暖而又伤感。

外公灯光下的背影深深刻在我脑海深处,印在我的灵魂里面,让我终身难忘。

十二

伟大的背影

曹景辰

兴许你曾见过,你的母亲提菜时,沧桑、无力,但又温暖十足的背影;你又或许见过,你的老师上课后,满是粉笔,辛劳,但又敬佩无比的背影;你应该还见过,你的同学下课后,认真、仔细,但又不失幽默的背影。可你一定没见过这样一些人的背影。

当转身离去,我们想到,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他们名垂青史。是伟人,他们的背影代表的不是离去。

文成公主即将入番。她坐在入番的马车里,泪水浸没了她的双眼。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燕子的呢喃,那声声亲情的呼唤,可她没有回头。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美丽的容颜在这千古冰凉里黯然失色。漫天的黄沙似是在哭泣,苍鹰也随之落泪。她的眼中白茫茫一片,好似一片冰天雪地。

突然。


一个黑点在那冰天雪地中越放越大,好像一个背着包的旅人向这儿走来,渐渐放大。

终于,她拭干了不知何时落下的泪水。眼中留下的,是那份坚毅,就像是旅人走出了冰山,脸上满有坚定与感慨。

她盯着前方尚远的路,说:“惟有忘却人间景,才能让世间多一份安静吧。”

她走了,看到她的背影,我们不再哭泣,只因背影不是离去。

屈原投江时,他定见孩童高举《离骚》吟咏。他的一跃,构成了历史最美的弧线,这一跃,将赤子心葬在汨罗江的浪花里,这一跃,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延续。

越王离国时,他麻布粗衣,一双噙满泪水的眼中是期盼,相信吧,他不会忘记卧薪尝胆。

翻开尘封的史册,你会看见项羽的背影,他乌江自刎;你会看见女蜗,她彩石补天;你会看见玉环,她情愿绞死。你不会流泪吧,只因背影不是离去。

夜难成眠时,秉烛,拾起古卷。在昏黄的烛火中,你会看见:鸟儿告别母亲,是去培养坚强;树叶告别树枝,是在孕育希望;小帆告别港湾,是去遨游世界。

可爱的你,告诉我,伟大的背影,算不算离别?

十三

外婆的背影

毛奕妍

时间如白驹过隙,数年光阴一晃而过。然而,我总忘却不了外婆的背影。

孩提时代,记忆中外婆家那个小村总像田园诗人笔下那样安详、宁静。我总记得那个有淡淡月光的夏夜,有蝉鸣浅浅的荷塘,还有外婆一遍遍不厌其烦讲述的故事。月光好像牛乳般,缓缓的无声地泄在碧玉盘上,不知何时浮起的雾气,竞也像匹轻纱一般地,将荷塘罩住了。月光下,外婆的背影在小小的我眼中是那样高大,她就在这一片朦胧中讲着同样飘渺的故事。

外公去世后,我看见的外婆总是忙碌着的。她要干更多的农活,回家还要为一家十几口人准备饭食,那天,外婆正忙着煮饭,我在一旁时不时打打下手,外婆炒菜的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竟会微微颤抖了,看着外婆微微佝偻的背影,我的鼻子竟莫名的酸了一下。


即便如此,外婆脸上的笑容也从未消失过,我们仍然会忙里偷闲,不放过任何享受生活的机会。一个平和的午后,家里几个较幼的孩子们聚做一团,嚷着要吃枣儿,外婆被闹的没办法,只好去为他们打枣儿,那个布满灰尘的竹凳又被搬出来了,外婆颤颤巍巍,小心翼翼的踩上去,手上拿着一根比她人还高的细竹竿。枣树“哗哗”的响起来了,枣雨也“啪嗒啪嗒”的落下来了。孩子们雀跃着冲上前去拾枣儿,我站在后面,看着外婆孤独地,艰难地摇动着竹竿的背影,眼泪忽然又涌上来了。看到外婆要下凳来,我赶紧拭去泪,上前帮扶着。外婆放下竹竿,递给我一捧枣儿,和蔼的笑着:“晓晓,你也吃啊!”我接过枣,心中五味杂陈。

到了读小学的年纪,我便回到了城市,农闲时间,外婆经常过来看我。一次农闲时,外婆来到我就读的小学门口接我放学,夕阳的余晖在我俩身上顽皮的跳动着,又在平坦的水泥路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在与外婆你一言我一语的家常中,我不知不觉与外婆并肩而行,才猛然发现,童年时外婆于我遥不可及的肩膀,已经比我矮出了一大截,再看外婆在夕阳下佝偻的背影,一种凄凉的情感油然生了出来。

农闲时期已过,外婆便要回乡了,在人山人海的车站,我和妈妈与外婆挥手告别。外婆提着我们送她的礼物,艰难在拥挤的人群中的穿行着,明明人流如潮,可外婆的背影却显得那么孤单与寂寞。外婆直到上了车,还在窗边与我们不停的挥手,外婆当年挑起生活重担的双手,如今已变得像干枯的树枝,却还坚持着不舍的挥动着,直到大巴在我眼里变成一个小黑点儿,再也看不见了,我们才踏上回家的路。

如今因为学业,能和外婆见面的机会跟是少之又少,只是偶尔翻到泛黄的旧照片,才会想起那些关于外婆的往事。外婆那样坚忍,那样乐观,可她终究还是老了,想到这里,泪光不知不觉又泛了出来。

时间是一条奔流而永不停息的河,不断冲刷河岸记忆的泥沙,但却永远带不走我记忆深处外婆的背影。

十四

父亲的背影

涂宸星

在我见过的所有场景里,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父亲转身而去的背影。

那年暑假,母亲带我外出旅游,父亲本来因为忙而不送我们的,但到了临行那天他还是不放心地把我们送去了机场。尽管我三番五次地告诉他不用去,但他却只说:“没事,反正我又不忙。”


我们到了机场,父亲还没走只是默默地拿着行李跟在我们身后。机场太大了,我们根本找不到托运口与取票处。“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找。”转身就是他离去的背影,却那样的伟岸、高大,像泰山一般可靠。

办完一切事情,我们在等候厅里坐着。他却又一刻也不停歇,又开始嘱咐我们,在外面要注意安全,吃东西不要太杂,小心拉肚子;钱不够了跟我说,我打给你;现在不要喝水了,到时候在飞机上不好上厕所等等。我在心里暗笑他的“婆妈”。“知道了,知道了,烦死了,你快走吧!”我不耐烦的嘟囔。他又道:“你们还没吃早饭吧,我看那边有些煎饼摊,我去买点来。”待在机场里也挺闷的,于是我便跟在父亲身后偷偷跟着一起去。走到门口时才发现要过一条很宽的马路,我只得停下来看着父亲的背影,只见父亲左望望、右望望过了马路。中间有一道护栏,此时父亲肥胖的身子停了下来。他用手撑着护栏,两只脚悬空了起来,他双腿使劲地蹬了一下,接着迈出了一只脚跨向一边,此时他身上的格子衣服紧绷着,他又伸起了第二只脚,显出努力的样子,终于够着了地面,纵身一跃,落到了地面,又故作轻松的拍拍手。我看着他的背影,泪不由得像断了线的珍珠落了下来,我赶紧擦干眼泪,回到了机场里。过了一会,父亲提着煎饼回来了,我看到豆大的汗水从他额头上滑落,而他却丝毫不在意。“快进安检吧,这饼挺香的,趁热吃。”当他刚准备走时,又回过头来:“到了,记得发个微信。”我又看见了他的背影,当他的背影混在人群里时,我的眼眶也红了。

此时,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我又在晶莹的泪光中,看见了那肥胖的、挺拔的背影。

十五

同桌的背影

熊旭晗

朱自清那父亲的背影,让他潸然泪下;而我同桌的背影,令我奋勇向前。

刚入初中之时,我认识了我的同桌。记得第一次跑一千米时,我们俩并肩而行,共同跑在大部队的末端。偶尔他超过我,有时我又超过他。当真是伯仲之间,谁也甩不开谁,仿佛被一根短绳缠在了一起似的。跑完后,我们气喘吁吁地蹲在终点,“我们以后一起练跑步吧!”同桌建议。我当时只是随口“嗯”了句,哪知他竟当真了。

往后,一下课,同桌起身拉着我就往外走,“干什么?”我皱眉,大为不悦。“跑步哇!”“你去吧,我要睡一会儿。”我回到座位上,他只好悻悻作罢。

期中考试之后,彭老师对我们的体育成绩日益忧愁,差点导致一夜白头。后来她终于想到了个好方法——加练!于是乎,下午的课间时,一些奔跑的身影频频地在操场上接连闪动。

可是,小学时的懒病和肥胖对体育的抵制达成了一致,它们高举“正义”大旗,轻而易举地掌控了我的身体,我开始以各种借口逃脱跑步,实在不行就在操场上漫步。同桌和其他人的背影在视线中渐渐变小,沉重的脚步与喘息在耳边回荡,我不屑地笑了。笑他们的“愚蠢”,尤其是同桌——他总是拼命地奔跑着。以至于趴在桌上大口地吸气。

时间如流水般,在我的懒惰与敷衍中逝去了。转眼间,尽管我不承认,事实有了极大的变化。这天,在冲向食堂的时候,一向短跑不行的同桌竟快了许多,把我超越了,又一天,同桌凭着超人的体力,在跳绳方面辗压了我,最让我崩溃的是在初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的体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我害怕了,同桌飞速的背影缠绕着我,令我一遍遍地思考,但是,我还是选择了逃避,因为我骨折了,这个令人心安的借口,给了我莫大的安慰,我暂时摆脱了他的背影。


八年级上学期到了,我不愿面对的事实,更令要强的我无法接受。一个中午,我落寞地趴在桌上,心中乱成一团。这时,一只手落在了我的肩上,是同桌!他微笑着“走吗,去跑步?”他缓缓坐了下来,看向我,眼中闪动着真诚的光芒。我直起身,点了点头,心中唯有感动。以前,他约我一起训练,我拒绝了;现在,他却不嫌我慢,依然约我一起锻炼。

下午,我们俩又并肩跑了起来,只不过,前方没有了大部队,而只有同桌的背影。夕阳的余晖洒向大地,染红了一片。同桌的背影在前方闪动,身后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不时的有声音传来:“调整呼吸,步子跨大。”我笑了,照着他的话,奋起加速。呼吸越来越急促,我迈着大步,晃着双手,咬紧牙关,朝着眼前和心中的背影冲刺而去。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再次与那个背影并肩而行!

现在,我每天都会去跑一千米,无论是与同桌共行,还是独自一人,对我来说都是一样,因为在我心中,同桌的背影早已铭刻于心。他带给了我无穷的动力,去奔跑,去奋勇向前。

十六

被追逐的背影

赵宇轩

从小,我就生活在追逐的乐趣中,而在我面前的,总是一个奔跑着的背影。

小时候,站在我面前的总是一个高大魁梧的背影——我的父亲。在街上,一个小小的背影,追着一个大大的背影。在一次次的追逐中,一大一小的背影,放出欢乐的笑声,牵起爱的丝线,在夕阳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一大一小的背影就这样跑着,我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将会超越我面前的背影。

在一次次追逐中,我背上了书包,穿上了校服,带上了红领巾,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里,我的面前堆满了密密麻麻的背影,我卯足了劲,奋力向前冲,我却因一句“老师也未必正确”而触怒老师,被老师说成“无用之才”,我却置若罔闻。


在追逐中,我逐渐力不从心,被众多背影所超越。同学们也开始因老师的“评价”而议论纷纷。在那一刻,我感到了什么叫做“孤独”,我像一只泄气的气球,无力地耷拉在地上。我曾想过,这一生就呆在这“落地”的地方。

直到看到了那泄气的气球,它在自己泄气的前一刻,仍做着“垂死的挣扎”,那搏命的冲刺,是英勇与不屈。我有没有那最后的冲刺,最后的不屈呢?我重新站了起来“整装待发”,为了自己的目标,爆发出不屈的力量,奋力向前冲,超越了一个又一个背影。我用自己的努力超越了他人,让自己成为他人的背影。

追逐伴随着时间过去了,转眼间,那个小小的背影已经能“顶天立地”了,我曾经拥有的骄傲,使现在的我过度地自信,这使我又被一次次超越。

我恐慌了,手足无措,我在自己的内心中哀嚎着,带着眼中的无助,却未能找到方法。我只有拼命的学习,日夜不可停歇。母亲看见了十分心疼,给我端上热腾腾的牛奶,低声说道:“孩子休息一下吧,不要累到自己了。”我无心顾及她的情绪,只是随便应了一声,心又回到了作业上。我的大脑中时刻浮现出来的是被我追逐着的背影,我竭力冲刺着,却远跟不上他的步伐。这时我突然摔了个踉跄,我忍痛爬起拍了拍身上的灰,却再也找不着那背影了。转眼那背影又出现在我面前,逐渐模糊变成一张狰狞的脸,朝我露出嘲讽的笑容,又渐渐远去。我无力的瘫倒在地上。我时常在梦中因此惊醒,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是多惊恐这个梦成为现实,每次醒来我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不得不继续“冲刺”。在一次次追逐后,我有所进步,但仍不敢放松警惕,永不放慢脚步,死死抓住面前的背影,用自己的拼搏,一步一步超越它。

我的梦还未完成,我要紧紧抓住那背影一步一步超越。我的奔跑,不能停止。我的追求,不能放弃。

十七

父亲的背影

左惜渲

“回忆交织在一定,就汇成了一张普通却又不凡的背影。”——题记

在一个寂静的夜,我仰望天空,又想起了父亲那张背影。

清风在绿叶间簌簌流动,花香在屋檐下悄悄飘落,一切都是惬意。宁静的昨夜下了一些小雨,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的散尽的雾气像淡雅的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奶奶不小心摔倒了,父亲不放心,便与我连夜回到老家看望奶奶。我因休息充分丝豪不觉劳累,但父亲经过了一个晚上的奔波却还没醒。听奶奶说,父亲因为我生着病,不放心我,照顾了我一个晚上,天快亮了才去休息。可当我去外面溜达了一圈后,父亲己经给我们做好了饭菜,“爸你不再睡会吗?”我拿起筷子问。父亲也只是摇了摇头说:“等会要帮奶奶做事,下午再带你去玩?”这对于我来说再好不好了。

就这样,父亲做了一个上午的事。父亲忙完了,他坐在椅子上,揉了揉腿,又捶了捶背,肥胖的身子微微弓着,衣服因干活而沾上了许些泥土,裤脚被卷到了膝盖下方,还未放下。我看着坐椅子上的背影,便迫不及待地走了过去。父亲似乎有些劳累,正想闭着眼小息一下,见我走过来,也没说些什么,只是默默站了起来拍了拍衣服,拿了一把伞,说:“走吧,带把伞方便点,这天气阴晴不定的。”


我一路跟着父亲,心情十分愉悦,父亲笑着,似乎也很开心。我心想:父亲好像不是很累啊!后来才明白那是父亲不想让我太担心,我当时真是大聪明了!居然认为父亲根本就不辛苦,甚至忽略了那双眸中一抹疲惫。父亲给我扯了几根柳条为我做花环,去摘了野果子给我吃,在路过一个小摊子时,他还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一边吃,一边拉着他的手,他的手很宽大,还有着厚厚的茧。糖葫芦中山楂的酸味与糖的甜味融合在一起,我满足的眯了眯眼。突然,天暗下来了,下雨了。雨点拍打在我们身上,似乎在宣泄着它的不满。风呼啸着,把树木的枝干吹得东倒西歪,叶子簌簌地落下了一大片。父亲打开了雨伞,但很小,不足以遮挡两个人,于是父亲缓缓蹲下了大半个身孑,“上来吧,爸背你回去,你病好的不全,别又着凉了。”

那一刹那,雨中的一切交杂在一起,晃出了我满眼的泪花。眼前的背影与记忆中儿时的背影所吻合,只是有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变了,是啊!父亲他老了。小时候他的背影笔挺宽厚,似乎能抵挡一切困难,但如今却不一样了,他的背影因为长期工作弯腰变的有些驼,他身体肥胖,背起我之后走了几步有些吃力了,雨肆意洒落着,我把伞往父亲那边倾,可父亲却说:“别管我,你自己别淋到雨就行,你说几十年后或十几年后,还会有人像爸一样背你吗?”父亲背着我,尽管裤脚已经湿了,却依然没有停下步伐,只是加快了脚步向着家走去,我的心中溢满了温暖。

深沉的夜空透露着似有似无的光银,白色的月光,眷恋着星星的陪伴,在细碎的泪花中,我又看见了父亲的背影。

十八

老师的背影

陶杨焜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老师的背影。

夜色已经深了,教室的同学己经走了,我经过办公室,悄悄地里看去。老师正坐着备课。她怀中一手抱着暖手袋,专注地看着电脑,右手熟练的操控着鼠标,时间一分分过去,疲倦像一条细蛇一样钻入她的大脑,侵蚀着老师每一颗清醒的脑细胞,她的头终于慢慢低了下去,贴在了办公桌上。但风吹动书本的声音又将她唤醒,她揉了揉太阳穴,又搓了搓手,轻轻地翻开教科书,拿起笔来,我心中波澜起伏,小心翼翼地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今天的课堂气氛十分压抑,上课铃一结束,老师便痛斥我们那“不堪”的作业,此时老师的情绪就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一样轰然爆发,话语之间、停顿之间,教室里寂静得连地上掉一根针都能听见,一支笔落地的响动都令人感到十分的刺耳。


而更过分的是,老师竟让我们将今天上的课文罚抄3遍!下课后老师离开了教室,同学们上课时积蓄的怨仇就憋不住了,纷纷大声抱怨:“这作业不要写了”,“这么多写到什么时候”,“自己布置这么难的作业,写不出还怪我们...... ”即使我不愿意参与那场“批评会”,但想着老师离开教室时的那个背影如同一个火焰,心里很不高兴,之后的课堂也有几分无精打采了。

放学后,我去办公室问问题,恰巧碰到老师正在批改作业,我原以为她会一边批改作业一边小声地骂着某个倒霉同学,残忍地打上一个大红叉。但走进看时才发现与我所想的大相径庭,老师翻开一本作业,用笔指着,一行一行地批阅同学们的作业,之后轻轻地打上一个勾或者一个叉,写下评语,之后关上作业本放在一边,又翻开另一本....当解答我的问题时,老师耐心地为我讲解,对于我一直不理解的步骤也反复讲,丝毫没有不耐烦,讲完之后细心的问我有没有听懂。出了办公室门,我回头看了看老师,她的背影此时是如此的温柔而慈祥。

现在,先进的科技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教室里装上了一体机,大多数老师选择了新式的幻灯片讲课,但也有的老师依旧写着板书,上课时,看着老师背对着我们熟练地书写着粉笔,那飘散的粉笔灰就如同凝练了的智慧被老师一点一点地散发到我们的脑中,那背对着我们的人,正是那智慧的所在!望着老师伟岸的背影,我挺了挺身子,打起精神认真听课。

老师的背影,激励我前进,鼓励我进步,我赞美您,老师!


学生互评瞬间



文稿来源:彭晓萍

图片来源:彭晓萍

图文编辑:刘苹